(圖)新橫濱拉麵博物館 #【龍上海】 #【佐野實橫濱三碼麵】 #【利尻拉麵味樂】 #【義大利米蘭日式拉麵】 #【回憶錄】 #【福岡長濱拉麵(豚骨口味)】 #【一風堂拉麵】 #【光麵】 #【一蘭拉麵】 #【女子拉麵博覽會】 #【台北市東區拉麵】 #【豚人拉麵復興店】 #【美式海鮮湯頭拉麵】
新橫濱拉麵博物館位於橫濱市新橫濱車站旁,1F是拉麵相關商品賣場,地下1F&2F是拉麵店市集,館內陳設復古溫馨,那股似曾相識的感覺,勾起大家昭和時代久遠記憶.
(圖)拉麵博物館內裝潢
近來博物館吸引許多年輕一代饕客和外國旅客,反而少了一點昭和味道...
(圖)博物館內雜貨店
山形縣拉麵,其特色為紅色湯頭和辣味噌,湯底濃厚不膩口,喝上一口龍上海的辣味噌湯頭,有如漫天風雪中發現一座暖爐,溫暖了饕客的心情和胃口.
源自橫濱中華街,用豆芽炒白菜豬肉片等再加以勾芡,口感像極了大滷麵.
湯頭使用北海道夏天採集的利尻昆布(風乾收藏3年醞釀風味),蔬菜骨頭等慢火熬煮8小時煉製而成,入口即可感受到一股濃厚昆布香氣,清淡爽口好吃.
近年來美國/加拿大/義大利等當地日式拉麵店相繼於新橫濱拉麵博物館出展,反映日式拉麵走向國際,上圖為義大利當地日式拉麵店,結合當地人口味,以豬骨為湯底,多加了香蒜/起司/滷蛋等歐風配料.
豚骨拉麵與起司配料.
義式香蒜乾拉麵,口味接近日本近來爆紅的日式台灣乾麵.
90年代日本拉麵給外國觀光客的感覺只有醬油/味噌/鹽味三種湯頭,而豚骨湯頭濃厚香醇口碑極佳.
00年代一風堂推出豚骨湯頭免費加大蒜等配料服務,滿滿濃郁大蒜香氣的豚骨拉麵令人印象深刻...另一方面,新宿和池袋等外國觀光客/學生聚集地則是光麵等品牌獨占鰲頭.
10年代拉麵業界百花爭鳴,各式各樣口味拉麵店如雨後春筍般迸出,吸引了大批觀光客/留學生.
15年開始更出現了拉麵市集,吸引了大批食麵族攜家帶眷共襄盛舉.
20年代受疫情影響,拉麵店業者紛紛推出品牌叉燒網購外送服務.
疫情過後許多店家選擇熄燈歇業...
據說1952年「元祖長濱屋」為其始祖,因受到長濱魚市場業者喜愛發跡.其使用能快速烹煮的細長麵條,讓忙碌的魚市場競標業者也可抽空食用,後來又發展出獨自的加麵條服務,成為福岡(長濱/博多)地區代表美食.
福岡博多地區拉麵,透過店鋪裝潢設計/豬骨湯頭研發/國際化經營等經營策略打開了全國知名度.
光麵始於1995年池袋,受到當地居民喜愛而風靡一時.上圖是2019年筆者拍攝的照片,襲光麵源流~油麵~(獨家麵條)搭上爆量配料,爆量食材在視覺上滿足了現代數位社會需求,創造出更多話題並帶動更多人氣.
源自於福岡,其不同於傳統店鋪設計以及客製化調味等經營策略,受到廣大外國觀光客青睞.
英文名稱為Ramen Girls Festival,是專門為女性設計的拉麵主題活動,上圖是在橫濱紅磚倉庫廣場前舉辦活動時的盛況,時逢春分,店家特意幫筆者多加了紅色辣椒...後來才發現日本在春分習慣吃紅豆避邪...仔細看一下這大碗公夢想乾麵滷蛋刻有小豬圖案...
從吉野家牛丼連鎖店開始,許多日商選擇台北投資開店,並引進許多日本知名美食,隨著日本拉麵走向國際市場,台北街頭處處可見日式拉麵.其中位於台北東區幾家拉麵店是筆者認識的壽司達人引進的.
位於東區明曜百貨後方這家Yume Wo Katare算是美國拉麵品牌,與義大利日式拉麵和加拿大日式拉麵相同,在美國獲得當地留學生支持回流至日本,其拉麵味道源流是近年大放異彩濃厚豬肉湯頭二郎系拉麵,使用大量豆芽/包心菜和豬肉叉燒,使用豬肉湯頭外加叉燒煮汁調味.拉麵上層鋪滿爆量豬肉叉燒和肉燥,中層為豆芽包心菜,下層則是爆量拉麵,受到年輕學生/留學生愛戴(肉多湯鮮又大碗是其特徵,或許因此廣受美日饕客喜愛).台北店成員原為美國店鋪歸國學生,畢業後因人生規劃各奔東西,店鋪也因此歇業.後來營運商將招牌換成京都一乘寺豚人拉麵.
豚人拉麵忠孝敦化本店2號店2020年2月14日開賣.(照片提供:https://sheyichun.wordpress.com)
(圖)豚人拉麵復興店(照片提供:https://sheyichun.wordpress.com)
近年來傳統醬油/鹽味/味噌/豚骨湯頭拉麵發展出一套獨特爆量高CP值拉麵文化,並於世界各地紮根演化,相較於米蘭起司拉麵,美國日系拉麵演化出海鮮湯頭拉麵和魚肉叉燒,可望為拉麵再添新頁.
△▽美國魚市場日系拉麵店進駐新橫濱拉麵博物館展售海鮮湯頭拉麵.
更新日期:2024/1/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