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)家裡的小主子雜誌封面
筆者家中小主子生於2013年11月,算算日子也有10年7個月了.
家裡的小主子一歲就被筆者送進寵物托兒所接受生活指導,一直到六歲才畢業,算一算大約有5年的時間.
這五年累積了一大本學習日記,還有厚厚一本醫療紀錄...
筆者個人在學生時代寫了兩本碩士論文,
一本是有關「模組教材」,另一本是「後認知學習策略」的基礎研究,
當初寫完第一本碩論時,當時主任指導教授給的口頭吩咐要「加點工夫」四字...
筆者當時不知指導教授為何囑咐要加點功夫,一直到五年後,筆者又寫下了第二本碩士論文,是有關第二外語學習策略...
其實當初會選擇冷門中的冷門模組教材,其實也就是看不懂何謂模組罷了,隨便挑個題目寫了模組教材相關研究.
沒想到後來寫了第二本碩士論文,意外完成當初指導教授囑咐的四字箴言...
如今回想起這兩本碩士論文,
只覺得世間萬物,冥冥之中,早有定數,
筆者個人寫下的這兩本碩士論文好像與學習風格息息相關...
眾多研究教學理論顯示,學習風格是飄渺無形的,是令人無法捉摸的.
因為其牽涉到個人成長經歷與身心發展,事關個人隱私,所以很難去找到具體實例,很難去佐證論述之正確與否...
這也是為何教育學者總是喜歡紀錄自家小孩成長以及學習歷程...
因為個人身體機能上的差異,或是生活條件的不同,學習環境的相異,
即使在同一個講堂上課,大家對於學習課題的理解與吸收各不相同,
自然地就會出現一套教本無法滿足整班學生的學習需求...
為了彌補上述缺失,這才出現自看自學的第二外語學習理論...
言歸正傳,
模組與學習策略之間有何關聯呢?
筆者個人認為,
學習語言可以從學習者的興趣著手,
由淺至深,從短到長,
自然而然隨著時間歲月增長,語言能力自然會提高...
更新日期:2024/10/03